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古代走不出由盛到衰的周期律,原因在于经济管理的循环,“每个王朝在它建立约100年后都开始面临财政上的种种困难”,公共财政的崩溃,直接导致帝国的灭亡。由此可知
A. 制度性约束使平均地权成为王朝的长期愿景
B. 强调既得利益阶层给国家税收带来巨额损失
C. 王朝后期皇权衰弱难以主动实施改革和调整
D. 土地买卖不受限制使自耕农数量有所增加
钱穆说:“布衣可以为公卿,公卿亦可为布衣。后一句话其实并不可信。官僚政治取代了世卿世禄制度,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又保留了后者的一部分变形物。”这表明官僚政治
A. 通过阶层流动化解部分社会紧张 B. 并不排斥政治权利等级世袭制度
C. 仍存在荫子荫孙)子袭父爵的现象 D. 与世卿世禄制都有存在的合理性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是等级秩序思想,但不乏平等思想的主张和要求,儒家在意识到人有差别的同时也主张人格的平等,这种人格平等精神主要表现在
A. “有教无类”“法不阿贵”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D.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礼源于原始初民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和生活禁忌!夏商时期发展较完备,“礼,履也,所以事神而致福也”;周公“因于殷礼,所损差”,创立周礼,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框架。这反映出
A. 礼是民俗的概括和反映
B. 王位纷争得到制度性解决
C. 宗教性文化向伦理性文化转变
D. 社会体系和组织原则的确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40年代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 西方国家 | 苏联与东欧 | 中国 |
1945年以前 |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 1945年6月25日《联合国宪章》在旧金山签署,美国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1945年12月27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同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 1944年苏联代表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但未在协定上签字 | 1945年2月18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致函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提出:出席旧金山联合国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应包括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三方面代表。 1945年6月25日中共代表董必武与其他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
1946-1948年 | 1947年5月9日国际复兴开发拫行批准了第一批贷款,向法国贷款2.5亿美元 1947年6月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对西欧各国,进行广泛的经济援助 | 1947年7月莫洛托夫计划,提出对东欧国家的经济援助以及发展东欧国家对苏联的贸易 | 1946年,苏军撤离中国东北 苏联与中共领导的东北民主政权的贸易总额(辽东地区除外)1947年即达9300万卢布,1948年增长到15100万卢布,1949年更增长到20500万卢布。 |
1949年 | 1949年8月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离开中国 | 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6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通过会议磋商后,宣布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这是苏联和东欧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一边倒”“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底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以上为20世纪40年代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结合已学知识,自拟论题,展开论证。(要求:论题准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世纪,英国贵族在市民的支持下,发动起义,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1341年,议会形成两院制,由贵族组成的上院拥有高級司法权,干預王位继承,参与国家政务;被称为平民院的下院,也逐渐扩大了在税收、立法等方面的权利。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者詹姆士一世对英格兰的传统一无所知,……最终导致革命爆发,国王被送上断头台。此后,又经历近四十年的曲折过程,到“光荣革命”议会取得最终胜利。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但议会主权并不意味着民主制度。英国革命后就是贵族掌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使首相逐渐掌握了行政权。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获其在议会中的作用。革命后的近百年间,随着中央政府职权范围的扩展,腐敗现象日益严重,1850至1870年,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法律規定,文官不得参选议资,必须保持政治中立。
——搞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为联邦制国家上院联邦议会和下院帝国议会是全国立法机关。联邦议会代表各部,议员为邦政府派遣的高级官员,按照邦政府指示统一投票,联邦议会主席由宰相兼任。帝国议会由25岁以上男子按照普遍、直接、秘密的普选制选出。它的决议必须经联邦议会通过和皇帝批准才能生效。真正掌握最高权力的是皇帝和宰相。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号,是“联邦之首”。皇帝可不经议会同意而自由任命首相和文武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两个议会。普鲁士宰相同时即是帝国首相,直接对皇帝而不对议会负责。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英格兰的传统”的具体含义,概括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发展完善的主要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比较徳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