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

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其中“争”的实质是

A.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

C.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

D.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的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以其争的实质主要是对社会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寻求如何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故本题应选C项。选项A不符合史实;B表述错误;D不符合历史事实,均排除。 【名师点睛】在高考复习中,首先,应把握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四个阶段,①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②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③宋明理学是儒、佛、道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④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开启了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其次,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可从四方面领悟:①与时俱进背景:战国时期孟子为适应社会变革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西汉时董仲舒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②包容开放得发展: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如董仲舒融合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形成新的儒学。③相承深远影响:儒学是中国数千年一脉相承的正统文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产生了重要影响。④一分为二来评价: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评价切忌片面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荀子》:“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A.施行仁政            

B.礼法并施

C.君民共治            

D.民贵君轻

 

查看答案

“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薄葬之意),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下列思想主张与材料出自同一学派的是

A.为政以德        

B.严刑峻法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

 

查看答案

两千多年前,古人写“守株待兔”这个故事时就深刻揭露了“墨守成规,贪图安逸,思想僵化”的愚蠢可笑,这个故事的作者痛批了“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荒诞不经,他是

A.孟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庄子

 

查看答案

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这表明他主张

A.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

B.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

C.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

D.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作揖行礼”图,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