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诗经•大雅•绵》中写道:“绵绵瓜迭,民之初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诗经•大雅•绵》中写道:“绵绵瓜迭,民之初生。”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所灭,越王勾践为报吴国之仇,曾以国家政令形式明文规定:“令壮者无娶老妇,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娩)者以告,公令医者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子,公与之母(乳母);生二子,公与之食。”这一政策,使越国在十年之内人口大幅度增加,并为最终打败吴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商鞅道:“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

——据段塔丽《中国古代人口控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材料二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2010年间,中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0.57%,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0年,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由33.59%减至16.60%»中国人口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流动人口规模继续膨胀,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据王秀《新中国生育政策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人口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时期中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今中国鼓励人口增长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人口思想:提倡和鼓励生育,并将人口众多视为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象征。 原因:农耕文明条件下,劳动力是发展生产的根本保证;出于战争的需要;人口增长可以增加国家赋役和兵员。 (2)变化:由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到放开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人口增长。 背景: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老龄化问题突出;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 (3)关系: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导致劳动力过剩,而经济的增长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速度,就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包袱、阻碍和绊脚石。可见它们二者是矛盾的,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人口增长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医疗、保健环境,这反过来又促进了人口的增长。(能辩证地阐述且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由材料可知,越王勾践为报吴国之仇,曾以国家政令形式鼓励生育;商鞅也认为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由此可知,中国古代人口思想是提倡和鼓励生育,并将人口众多视为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象征。分析这一思想的原因可以从当时社会背景入手,如农耕文明条件下,劳动力是发展生产的根本保证;出于战争的需要;人口增长可以增加国家赋役和兵员。 (2)由材料“……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可知,国家由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到放开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人口增长。由材料“流动人口规模继续膨胀,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可知,现今中国鼓励人口增长的历史背景是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老龄化问题突出;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 (3)本题是比较开放的。回答本题要从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社会发展对人口增长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入手,如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导致劳动力过剩,而经济的增长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速度,就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包袱、阻碍和绊脚石。可见它们二者是矛盾的,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人口增长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医疗、保健环境,这反过来又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族建国”是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共同要求,但在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国家的问题上,二者又存在着严重分歧。

邹容:“吾同胞今日所谓朝廷、所谓政府、所谓皇帝,即吾畴昔之所谓曰夷、曰蛮、曰戎、曰狄、曰匈奴、曰鞑靼,其部落居于山海关之外,本与我黄帝神明之子孙不同种族也。”

康有为:“今上推满洲种族,则出于夏禹,下考政教礼俗,则全化华风,帝位只如刘、李、赵、朱,满族类于南阳、丰沛,其余无不与汉人共之,与汉人同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中向海内外明确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18世纪末以前,人们一直把国家与君主本人混为一谈。例如,路德认为“主教们和诸候们”构成了“德国”,而路易十四则声称法兰西国家“完全属于国王本人”。

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1793年一位年轻的雅各宾派士兵在给他母亲的信中写道:“当祖国召唤我们去保卫她时,我们应该冲到她跟前,就像我会冲向一顿美餐一样。我们的生命和才能并不属于我们。所有一切都属于民族,属于祖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邹容和康有为关于民族国家的不同主张,简要评价孙中山对中华民族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和法国近代民族意识兴起的相同背景,并分析两国民族主义思想对本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后,伦敦、法兰克福、巴黎再度成为金融中心;70年代,西欧钢产量超过美国,欧洲与日本汽车大举抢占美国市场,世界最大的跨国公司有三分之一属于欧洲。这推动了(  )

A. 美国制造业走向衰落    B.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

C. 欧洲逐步走向一体化    D. 国际汇率制度的调整

 

查看答案

1964年法国宣布了即将与中国建交的决定。美国对此表示反对,认为法国的行为“损害了自由世界的安全和政治利益。这反映了当时

A. 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加剧

B. 中法关系改善冲击两极格局

C. 欧洲联合使多极化格局形成

D. 中国多边外交取得较大成就

 

查看答案

伏尔泰认为:“1660年以来英国人几乎在各方面都比过去任何时期更快向完美之境前进。人们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只偶尔谈起克伦威尔,不再提白玫塊战争,然而却长年累月地研究牛顿学说。”伏尔泰认为

A. 政治革命促进了科学革命发生

B. 科学革命比政冶革命更重要

C. 启迪民智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D. 重视科学是英国成功的重要因素

 

查看答案

表1 与1929年相比各国工业总产値百分比(1929年=100)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美国

66.4

75.6

88.1

92.2

72.0

英国

98.8

105.8

115.9

123.7

112.0

法国

71.0

67.4

79.3

82.8

70.0

德国

79.8

94.0

106.3

117.2

125.0

苏联

238.3

293.4

382.3

424.0

477.0

 

表1呈现的状况反映了(  )

A. 经济大萧条愈演愈烈    B. 大萧条与经济制度密切相关

C. 各国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D. 苏联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