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同学对社会转型问题很感兴趣,为此收集了下列几则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有同学对社会转型问题很感兴趣,为此收集了下列几则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周时期(公元前771~公元前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经历了一场非常艰难的过程,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无论中国的政治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归根结底都与中国的文化观念有关,某种程度上,正是中国的文化观念延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材料三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东周时期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前期(1919年以前)先进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3)选取材料三中关于20世纪欧洲“衰落”或者“成功”的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4)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是中国向近代化(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时期。试述这一时期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1)经济:铁器牛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4分,每点2分,答到两点即可) (2)洋务派学习西方器物(或引进西方技术),掀起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康、梁维新派、孙中山等革命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分别领导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动摇或结束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陈独秀等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掀起新文化运动,后又接受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文化近代化进程。(12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每段4分,答出层次给2分,答出史实2分。答到实业救国也可给2分) (3)观点一:20世纪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地位。(答衰落给2分) 论证:史实——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第三世界兴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观点二:20世纪欧洲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成功传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答出成功字样即给2分) 论证:史实——广泛采用机器生产,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欧洲民主政治制度被广泛实践应用;西方思想文化广泛传播,西方化进程加快。(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本题为二选一题,若两个都答,取第一种观点得分,满分6分) (4)政治上:成立新中国,颁布1954年宪法,确立人大、政协、民族区域自治三大政治制度,一边倒,抗美援朝,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美国封锁包围; 经济上: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文化上:双百方针提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6分,每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试题分析:(1)东周分两段,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这是我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学生可以从此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2)1919年之前,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真理的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器物学习的阶段、制度学习的阶段和思想文化学习的阶段。代表的派别及活动分别为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技术兴办洋务企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进程;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和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陈独秀等人则主张学习西方的文化掀起了新文化运动。(3)此题是一道观点性的试题,要求学生选择一种观点进行回答,选择哪一种都可以,但是必须分析都要言之有理。(4)此题切入点比较明确,让学生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角度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政治上可以回答我国建国初期建立的三大政治制度和1954年宪法;经济上可以回答一五计划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文化上1956年提出了“双百”方针,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东周时期的社会巨变;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紧跟世界发展潮流是中日两国的共同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行政权力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分权色彩,即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分权目的。

(据赵沛《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材料二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整理)

材料三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明治维新是东方民族学习西方文明的成功“范例”,日本近代化是第三世界学习西方文明的榜样。如美国历史学家赖肖尔就认为,“日本的现代化对现在的欠发达国家是一个最好的榜样”,并判定如果这些欠发达国家“要走出一条跟日本完全不同的新的发展道路,那却是完全非科学的态度”。赖肖尔还认为,虽然日本近代历史中包含着军国主义等问题,可是日本的现代化却获得了极大地成功,是学习西方文明的榜样。然而,所谓“范例论”在许多方面违背了历史的真实。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以唐朝、明朝为例,说明古代中国权力运行中“也有一定的分权色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分权与近代西方分权在目的上的主要差异。

(2)据材料二提取关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的关键信息,并予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赖肖尔的观点。

 

查看答案

这两年,我国高铁发展迅速,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②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两次组织方式改变

A. 都是在农民完全自愿基础上

B. 都改变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

C. 都得益于农业生产合作社

D. 都实现了土地归农民所有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请观察下图,指出“火柴大王”和重庆“大老板”分别代表的经济力量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张謇说过“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因此,他把纱厂的名字叫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 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B. 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 发展民族工业

D. 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