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

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 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 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 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 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信息“1985年《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进行思考。根据教材相关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增强企业的活力,而国有企业工资改革的目的是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增强企业活力,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职工收入逐年提高”的说法具有片面性,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及,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排除。故选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名师点睛】关于对国有企业的认识: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始终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式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河北省某县颁发的“自留地使用证”,它反映出(   )

A. 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废除    B. 农村土地经营的灵活性

C. 人民公社化保证了农民的利益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露端倪

 

查看答案

1955年9月,陈云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中提出,在保持农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应该出口一些工业品,利用我国工业品成本低廉的优势打开国际市场,尽可能换回更多的外汇,用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国内工业生产必须的设备和原料。这说明建国初期中国(   )

A. 基本实现了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型    B. 力争使工业化与对外贸易相互促进

C. 优先出口工业品的计划得以实施    D. 农业集体化运动保障了工业化建设

 

查看答案

维新变法期间,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时务学堂等等一大批组织。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从近代化角度上看,其反映了

A. 中国社会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B. 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

C. 抵抗西方入侵的近代爱国主义内容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不前

 

查看答案

梁启超说:昨日就专制,而今日已共和,如两船相接触,而绝无一楔子以行其间,则其冲突之程度,必极猛烈。梁启超意在说明

A. 共和体制不符合国情

B. 政体变革需要过渡期

C. 应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D. 应以革命推翻清政府

 

查看答案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转移国民观念,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在“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以实现“制夷”的目标。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 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

B. 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

C. 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转变

D. 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