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时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该政策的主要影响是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促进了国内商业的兴旺 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这反映了汉初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
A. 海禁 B. 抑商 C. 奖励农耕 D. 整顿吏治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有数目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A. 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 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C. 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D. 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反映明代
A. 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 商业较繁荣但是缺乏竞争
C. 上海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城镇
D. 政府已调整重农抑商政策
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B. 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C. 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D. 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
“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在
A. 唐都长安 B. 北宋开封 C. 元朝大都 D. 明朝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