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文章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地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下列所述可以作为此结论的依据的是
A. 经济联系的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多
B. 政治冲突均与各国经济利益矛盾有关
C. 多极化趋势发展削弱了大国霸权主义
D. 发达国家凭借经济优势输出民主价值观
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曾以“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太平洋时代”作为人类文明演变的轨迹。与“太平洋时代”相关的是( )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C.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 D.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一项研究表明:自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墨西哥农作物种植面积缩减了400万公顷,同期农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减少了10%,而且这一状况正在随着农产品关税的进一步降低而恶化。这一研究成果反映出,区域经济合作
A.只是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
B.受制于发达国家对技术的垄断
C.加快了墨西哥农业的经济转型
D.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
2016年6月24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支持“脱欧”的票数以微弱优势战胜“留欧”票数,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后,或将最终与欧盟“分手”。对于这段历史解读正确的是
A. 英国是欧共体的创始国
B. 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中断
C. 英国加入欧盟对自身经济发展没有好处
D. 欧盟的发展道路面临挑战
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下列组织归属于模式1的是
模式 | 特点 |
模式1 |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
模式2 |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
模式3 |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
A. 亚太经合组织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欧洲联盟
D. 世界贸易组织
201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人民币于2016年10月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里的第五种货币。SDR货币篮子的最新权重如下图。这反映的实质是
A. 世界货币格局发生剧变
B. 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C. 世界贸易体系的规范化
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