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下诏规定:有工商业户籍的商人及其家属,都不能占有田地,有敢于违反法令而购买田地的,官府要没收他们的田地。此规定旨在
A.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 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C. 防止国有土地的流失
D. 抑制土地兼并的发生,
《四民月令》一书中记述了东汉后期地主田庄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安排。包括种植农作物(瓜、瓠、葵、葱、蒜、大豆、胡麻、黍、苜蓿、大麦、小麦、芥等等)及进行各类粮食、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据此可以推测
A. 地主田庄经济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B. 田庄经济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田庄的生活资料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D. 田庄经济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 当时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 |
B | 政府直接经营一些手工行业,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乘原料,生产不计成本 | 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精美,官营手工业比较发达 |
C |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 棉纺织业成为元朝朝廷赋税主要来源 |
D |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洋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 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因此受到了严重冲击 |
A. A
B. B
C. C
D. D
如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 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 租佃关系开始产生
C. 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
A. 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
B. 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C. 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
D. 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巩固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它们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形成了“冷战”格局。
(1)材料一中的“它们”是指哪两个国家?二战结束后,它们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
(2)列举两件历史大事来说明材料二中的“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
(3)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三:自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对外政策进行了调整。一方面,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另一方面,还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4)依据材料三,列举两个中国参与的地区性组织。并简要指出新时期中国调整对外政策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