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民月令》一书中记述了东汉后期地主田庄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安排。包括种植农作物(瓜、瓠、葵、葱、蒜、大豆、胡麻、黍、苜蓿、大麦、小麦、芥等等)及进行各类粮食、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据此可以推测
A. 地主田庄经济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B. 田庄经济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田庄的生活资料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D. 田庄经济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 当时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 |
B | 政府直接经营一些手工行业,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乘原料,生产不计成本 | 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精美,官营手工业比较发达 |
C |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 棉纺织业成为元朝朝廷赋税主要来源 |
D |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洋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 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因此受到了严重冲击 |
A. A
B. B
C. C
D. D
如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 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 租佃关系开始产生
C. 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
A. 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
B. 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C. 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
D. 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巩固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它们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形成了“冷战”格局。
(1)材料一中的“它们”是指哪两个国家?二战结束后,它们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
(2)列举两件历史大事来说明材料二中的“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
(3)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三:自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对外政策进行了调整。一方面,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另一方面,还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4)依据材料三,列举两个中国参与的地区性组织。并简要指出新时期中国调整对外政策的主要目的。
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下面是某校学生制作的有关这两次革命的展板,请你补全其中空缺的部分并回答问题。
展板一:
辛亥革命 | 1905年,__________________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 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11年10月10日,_________起义爆发,革命浪潮席卷全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_________成立。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里程碑。
|
展板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 | _____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1927年,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即_________革命根据地。 在抗战时期,________两党紧密合作,抗击日本侵略,赢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_________,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
请回答:
(1)与这两次革命有关的伟人分别是谁?
(2)与这两次革命有关的重要思想理论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