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明清时期)“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明清时期)“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

材料二“《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权力。”“英国的行政权由内阁行使,对议会负责;司法权由议会上院行使;立法权在议会下院。”

——《历史研究与资源丛书》

材料三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个国家在权力分配上的不同点。两国分别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的“有衡”的?确立这种“有衡”的目的是什么?

 

(1)不同:中国,君主独揽三权;英国,三权皆统于议会。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英国:君主立宪制度。 (2)实行三权分立,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分立,又相互之间制约。 目的:保障民主(防止专制独裁)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的君主专制而材料二反映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所以两个国家在权力分配上的不同点主要突出中国的是君主独揽大权而英国则是议会独揽大权即可。两国分别实行的政治制度也就相应的回答出来了。 (2)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的“有衡”的这一问其实是要回答出三权分立的具体内容即可,即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既分立又相互之间制约从而达到了各部门相互制衡的目的。确立这种“有衡”的目的主要突出政治方面的目的,例如,稳定政局、巩固统治、维护民主之类的答案均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导致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它给共产党留下的最为深刻的教训是

A. 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 没有制订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 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D. 没有坚持工人阶级对于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查看答案

某学者认为:五四运动的内涵,无论是政治方面的,还是思想方面的,都充满着多元性与矛盾性。这里的多元性是指五四运动是一场

反帝爱国运动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

A. 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 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D.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查看答案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 甲午中日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日俄战争    D. 抗日战争

 

查看答案

有历史学家曾对中国近代某历史事件作了如下评价:他的激进主义使温和主义者、传统主义者和担心失去财产者——当然不仅是富人,对它敬而远之;领导人无法信守他们自己制定的教义标准;领导内部很快分裂,而且愈演愈烈。其评价的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义和团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