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是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此番话表明孙中山

A. 认识到民权主义是核心    B. 发展“民族主义”的内涵

C. 正式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D. 意识到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B 【解析】根据“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是各国还是压制的”表明1920年孙中山已经认识到推翻清王朝并没有完成民族主义,帝国主义还在压制着中国,因此可以看出,此时的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新的认识,故B正确;A、D与材料无关,排除;1924年提出新三民主义,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高玉在《启蒙救亡》一文中认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 节节败退,甚至有亡国的危险, 中国的统治阶级曾经尝试实业救国, 曾经尝试改良社会制度来救国, 但均以失败告终, 于是一批留学海外或者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走向前台……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 材料中实业救国即洋务运动

B. 改良社会制度相关的事件是戊戌变

C. 新式知识分子是新文化运动重要推动力量

D. 民族危机加深直接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

A. 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

B. 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C. 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

D. 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

 

查看答案

清末某爱国人士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此信中的新约是指

A. 《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宿上三乘。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断不灵。”该诗中描述的这一技术传入欧洲后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促进欧洲迎来地理大发现    B.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C. 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D. 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查看答案

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贴——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下图)。下列对其书体特征介绍最准确的是(    )

A. 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

B. 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C. 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D. 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