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高玉在《“启蒙”与“救亡”》一文中认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 节节败退,甚至有亡...

高玉在《启蒙救亡》一文中认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 节节败退,甚至有亡国的危险, 中国的统治阶级曾经尝试实业救国, 曾经尝试改良社会制度来救国, 但均以失败告终, 于是一批留学海外或者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走向前台……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 材料中实业救国即洋务运动

B. 改良社会制度相关的事件是戊戌变

C. 新式知识分子是新文化运动重要推动力量

D. 民族危机加深直接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实业救国有实施者“统治阶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部分官员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洋务企业,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资产阶级维新派拥护光绪帝掀起维新变法,意图通过社会改良实现救亡图存,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按照材料“一批留学海外或者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走向前台……发动了新文化运动”,推动新文化运动展开的力量主要是新式知识分子,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尊孔复古,成为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导火线,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起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

A. 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

B. 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C. 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

D. 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

 

查看答案

清末某爱国人士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此信中的新约是指

A. 《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宿上三乘。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断不灵。”该诗中描述的这一技术传入欧洲后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促进欧洲迎来地理大发现    B.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C. 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D. 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查看答案

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贴——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下图)。下列对其书体特征介绍最准确的是(    )

A. 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

B. 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C. 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D. 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

 

查看答案

明代著名书法家陈献章以别具一格的草书闻名于世,经常用硬质的无锋秃笔写成,行笔桀骜狂放。在他看来,创作前通过静坐使心与宇宙相通,便可以“浑然与物同体”,是进行一切认知和创造的基础。据此可知,影响其创作的思想是

A. 法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程朱理学    D. 陆王心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