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才开始的。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自《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二2010年全国第三次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揭示,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社会保障(社会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享有程度远低于同龄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他们的政治和社会参与程度也远不及城市和农村居民。更为严重的是,超过2000万的流动儿童在流入地还不能得到平等接受教育和升学的权利。流动人口“市民化”的问题,直接影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小康社会建设,需要政府拿出真诚和有效的解决措施,并应当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的《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城市化出现了什么问题?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带来重要影响。
1998年德国的几家当公司联合宣布,将英语作为通用的语言。针对这种情况,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却成立了一家名为“保护德语”的俱乐部;马来西亚坚持以马来语为国语;加拿大内部的英语和法语之争无休无止,类似的现象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发生过。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 民族主义成为全球化的制约因素 B. 世界各国的民族属性日趋消失
C.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新的挑战 D. 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冲突
下图是《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示意图,该图说明
A. 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B. 一体化进程推动了欧洲经济发展
C. 经济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停滞不前
D.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局面开始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明他
A. 对社会主义有一定认可 B. 号召全世界来学习苏联模式
C. 建议实行计划经济模式 D. 认识到西方经济崩溃的根源
《世界近代史》:“1870年以后,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也就越来越多……此外,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该描述可理解为
A. 重工业取代轻工业占据主导 B. 克服了生产的盲目性
C. 垄断组织兴起 D. 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中国民族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这一现象反映了
A. 中国民族企业对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具有依赖性
B. 清政府为解决财政需要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C.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先进的经营方式吸引了民族企业
D.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