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联国民经济》:“1949年,当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

《苏联国民经济》:“1949年,当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时,而全国人均不到一双皮鞋。”该描述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苏联成为军事强国    B. 苏联实现了工业化

C. 苏联重工业很发达    D.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 【解析】据材料“1949年……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时,而全国人均不到一双皮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缓慢,这属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国民经济结构不平衡,不是苏联成为军事强国,故A项错误;苏联早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故B项错误;“重工业很发达”的说法过于片面,故C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时,而全国人均不到一双皮鞋”,学生应该可以正确理解钢铁和电力代表重工业,皮鞋代表轻工业,据此即可推理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进行正确判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却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的出现

A. 说明了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    B. 引发了西欧的“商业革命”

C. 引起了西欧阶级结构的变动    D. 标志着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查看答案

学者吴晓波的《浩荡两千年》指出:宋代之后,市集禁令取消,非官营的草市、墟市以及庙院集市日渐扩张,不过它们的功能都非常传统,无非为方圆几十里的农户提供日常消费品。此材料揭示了宋代的市(   )

A. 突破时间限制    B. 没有官府管理

C. 服务设施完备    D. 功能没有本质突破

 

查看答案

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垄的作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A. 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B. 使用先进的曲辕犁

C. 精耕细作农业开始形成    D. 耕作农具比较先进

 

查看答案

据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东去大街,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繁荣    B. 南宋时期在城市里已经出现夜市

C. 政府彻底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 宋代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查看答案

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的墓葬壁画,它反映了我国魏晋时期农业生产活动的场景。

研究表明

A. 嘉峪关地区开始出现农耕经济    B. 北方的农耕技术比较成熟

C. 北方地区仍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D. 北方已开始推行铁犁牛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