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是祭祀神灵时做出的保证,“誓”是一种约束性语言。春秋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这实质上表明,春秋时期
A. 诚信观念部分丧失
B. 周朝分封制趋于衰落
C. 夷夏之防不复存在
D. 中央集权制开始出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希腊以城市政治享誉史坛,城邦不是建筑形式,而是一种公共生活领域,以神坛祭祀为中心。
——选自林立树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688年至1689年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在少许零星战斗情形下,专制君权被推翻。1688年光荣革命并未促成民主革命……光荣革命所建立的只是宪政王国、中产阶级的新贵族政府。
——选自林立树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英国1918年规定男子21岁以上,在英居留6个月以上,有职业者,女子30岁以上皆有投票权。1928年将妇女投票权降为21岁以上,为民主一大成就。
——选自林立树著《世界文明史》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经过充分审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人类早期政治具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说“光荣革命所建立只是宪政王国、中产阶级的新贵族政府”?
(3)从民主政治的角度说说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有什么样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重现的全球经济,到20世纪90年代似乎进入一个新阶段。全球化是它的关键词。它意味着资本和技术在全球范围跨越所有地理和政治界限、更迅速更有效的流动。美国在全球化和被称为“新经济”的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但其它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也已运营到了世界所有地方。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阅读材料,围绕“全球化”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叙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担心君主或议会可能会制定一些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司法权如果与立法权合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就将由专断的权力处置,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司法权如果与行政权合并,法官就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孟德斯鸠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其目的何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思想产生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思想对“物质活动”有怎样的影响?
“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梦幻世界。”此文学风格是
A. 古曲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和1861年俄国“解放”农奴的共同之处是
A. 巩固了封建地主的统治 B. 缓和了阶级矛盾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