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
A. 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 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C. “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 D. “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
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下表反映中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其中导致1958——1962年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 1953——1957年 | 1958——1962年 | 1963——1965年 |
增长率 | 14.6% | 0.6% | 15.7% |
A. “左”倾错误 B. “大跃进”运动 C. 连续自然灾害 D. 苏联停止对华援助
二战后,印度、缅甸、印尼等一批新兴民族国家诞生,中国认为这对新中国是有利的局势。因此,新中国
A.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 提出“另起炉灶”的方针
C.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实行“一边倒”政策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共产党认为自己起源于这场运动。”这一运动是指
A. 五四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二次革命 D. 土地革命
作家夏衍说,“尽管当时很闭塞……‘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这说明
A. 戊戌政变是秘密进行的 B. 戊戌变法严重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C. 戊戌变法只是统治上层的内部事务 D. 老百姓对皇帝和皇太后有浓厚朴素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