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武宗下令: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轻则黥窜化外”。据此,判断...

明武宗下令: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轻则黥窜化外”。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A. 规范商品经济发展    B. 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 一定程度上保障从事农业生产人口    D. 统治者昧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势

 

A 【解析】“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轻则黥窜化外’”体现对商业的严格限制, 压制商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保障从事农业生产人口,统治者昧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势,阻碍新经济因素(商品经济)的成长,故B、C、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了明政府抑商的政策,并非规范商品经济发展,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代《均工律》中说,“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 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B. 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C. 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D. 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查看答案

《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这表明古代中国

A.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 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

C. 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 农业生产异常艰难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农业强调“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的原因是

A. 注重精耕细作    B. 讲究因地制宜

C. 小农自然经济    D. 合理安排生产

 

查看答案

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722—前479年,诸侯朝齐、晋、楚者33次,朝周王者3次。这实质上反映出

A. 政治制度发生变化    B. 中原地区经济发达

C. 三国霸主地位确立    D. 周王地位衰落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难当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充满一腔爱国热情的邹韬奋,按捺不住心中的忿懑和悲痛,接连在《生活》杂志上发表文章,痛陈国事,号召全国未死尽人心的人“组织起来,扩充起来,共同奋斗,共同制裁已死尽人心的人之行为”。他积极支持各地的爱国运动,并以实际行动为十九路军等爱国志士筹集资金,奔走呼喊。此外,他还以犀厉的笔锋,对国民党当局的妥协退让政策及其卖国行径进行猛烈抨击。《生活》周刊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成为以宣传团结抗战、谴责投降卖国为中心内容的舆论阵地。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邹韬奋主要的抗日爱国活动。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邹韬奋的抗日爱国行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