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面是1810~1812年间英、德、法、美四国机器棉纺业中拥有的纱锭数量的对比示意图。下列对图中的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A. 英国已经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B. 美国民主制没能推动经济发展
C. 法国共和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 德国的分裂严重影响了工业化
古代雅典设有很多警奴,每当公民大会的日于,警奴就用浸过湿漆的鞭子将公民赶往公民大会会场。据此可知
A. 公民大会参与者众多 B. 公民的权力受到限制
C. 公民消极对抗执政者 D. 雅典民主带有强制性
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的《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而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十四年抗战”看法已成为人们共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 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
B. “抗日故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
C. 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
D. “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材料中的“现实”是指
A. 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 B.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C. 国人民主意识的提高 D. 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
“自有《申报》以来,市肆之佣伙,多于执业之暇,手执一纸读之。……阅之者尚多,销路至今未减。”这可说明
A. 《申报》在国内最畅销 B. 社会信息化的程度提高
C. 报纸主要面对下层民众 D. 《申报》内容通俗易懂
《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写道:“当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甲午)战争爆发时,大多数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有优势。”此观点主要是依据
A. 清政府得到了西方国家大力支持 B. 清政府已经完成了军事近代化
C. 西方国家反对日本发动对华战争 D. 洋务运动造成的中国强大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