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 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 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 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 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D 【解析】分析题干,第一种说法体现了皇权受教权的控制,第二种说法体现了皇权和教权的分离,分析选项,A和C的说法都太绝对,题干中不能反映教皇权利上升和皇帝权利下降,实际上这种变化反映了皇权的上升和教权的下降,故B项错误,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的回答应是

A. 因行称义

B. 不信教皇,也不信人有灵魂

C. 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D. 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查看答案

南北朝时期,南朝君主面对强大的地方豪强势力,一方面派皇家子弟到地方出任各州的牢事行政长官——刺史;另一方面又派出身低微、品级低下的官员到地方各州出任典签。典签职微权重,“一州之事,悉以委之”,州镇要事须典签批准方能实行,“诸州闻有典签,不闻有刺史”。上述史实表明南朝

A. 皇室贵族势力下降    B. 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C. 中央集权衰落    D. 庶族地主政治地位提升

 

查看答案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 经济衰退    B. 起义频繁    C. 兵力不足    D. 吏治腐败

 

查看答案

史书记载: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这条材料反映的是(    )

A. 为田开阡陌封疆    B. 方田均税法

C. 均田制和租调制    D. 宗主督护制

 

查看答案

关于古代统治者“抑商”的理由,《吕氏春秋·上农》中有言“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下列不属于材料观点的是

A.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争夺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

B.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会使得民众淡化乡土观念

C.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增加政府管理人民的难度

D.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将会冲击法律和道德体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