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

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 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 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 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D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形成,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故D正确。当时土地兼并不严重,材料也无法体现农民生活悲惨困苦,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故C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韩非子》中记载,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解围后,他最先奖赏了没有大功的高赫,群臣不服。赵襄子说:“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孔子听到对此十分赞赏,说道:“善赏哉!”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主张

A. 行仁政

B. 法先王

C. 重礼乐

D. 正其名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某次演讲中提到:“在甲骨文所刻画的商代之后,中华文化的第二个重大记忆应该放在哪里呢?……他们为中华文化进行了精神奠基,所达到的高度让人叹为观止。”下列思想属于“中华文化的第二个重大记忆”的是

A. 兼相爱,交相利    B. 罢黜百家    C. 致良知    D. 天下为主,君为客

 

查看答案

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

A. 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 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C. 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D. 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查看答案

学者许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国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     )

A. 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    B. 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

C. 规范大宗和小宗关系    D.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查看答案

西周的礼乐文明造成了中国古代国家的宗法专制特征,依靠族权和政权的结合来实现宗法专制。于是传统文化便有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倾向,家国同构,父为家君,君为国父,这样也就有了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制度是:

A. 军功爵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