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8~1980年苏联居民的阶级(阶层)构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8~1980年苏联居民的阶级(阶层)构成(%)

     年份

阶层

1928年

1939年

1959年

1970年

1975年

1979年

1980年

工人和职员

17.6

50.2

68.3

79.5

82.9

85.1

87.9

工人

12.4

32.5

48.2

56.8

60.9

60.0

61.7

职员

12.4

17.7

20.1

22.7

22.0

25.1

26.2

集体农民

2.9

47.2

31.4

20.5

17.1

14.9

12.1

全体手工业

74.9

2.6

0.3

0.0

0.0

0.0

0.0

 

(注:l928年,苏联尚有4.6%的地主。资料来源:贾春增(当代苏联社会等)、辽宁社科院社会学所《阶级、阶层及社会流动》等整理)

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苏联居民的阶级(阶层)构成及其变化进行探讨(要求:至少形成一个观点,并史论结合进行概括分析,史料与史实要相互印证)

 

示例: 观点1:苏联工人和职员比重持续增长,第二产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主导。1928~1939年,苏联工人及职员人数大幅度增长,是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并实现工业化的结果。苏联工业化取得了突出成就,但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相对滞后,国民经济畸形发展;形成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重工业与轻工业、军用工业与民用工业等结构性矛盾,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导致苏联社会矛盾的尖锐。 观点2:苏联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畸形发展。苏联工人和职员增长迅速,表明工业化、城市化成就显著;集体农民在1939年有较大增长,地主阶级被消灭,表明农业集体化得以实现;此后集体农民持续下降,表明苏联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但苏联片面重视重工业、军事工业,最终导致国民经济畸形发展,激化了工人与农民、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重工业与轻工业、第二产业与第一、三产业等矛盾,成为苏联解体的内在隐患。 观点3:苏联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地位,个体经济很快被消灭。苏联推行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形成了公有制、集体所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单一所有制结构。公有制经济中,工业经济不断扩张,农业经济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提高了苏联的工业化程度。但由于缺乏多种所有制经济作为补充,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滞后;这些结构性矛盾和产业结构的缺陷,后来虽然有所改革,但未从根本上解决,最终导致苏联社会矛盾尖锐,最终引发苏联解体。 (示例只作为评卷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依据。学生答题时,言之有理,论之有据,酌情给分。) 【解析】观察材料数据的变化,找出数据发展的趋势,以及数据变化情况,通过数据反映出苏联居民的阶级(阶层)构成及其变化所体现出的经济发展状况,概括出观点。然后根据所学知识从原因、影响等角度分析论证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11月28日故宫太和殿举行阅兵庆祝一战胜利

材料二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列位要晓得什么是公理,什么是强权呢?简单说起来,凡合乎平等自由的,就是公理;倚仗自家强力,侵害他人平等自由的,就是强权。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

                                  ——陈独秀《每周评论》发刊词(1918年12月22日)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参战时间及政府名称。说出太和殿的用途及建筑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一战期间中国为追求“公理”所做的努力。并结合巴黎和会的相关史实,简述“公理”是否实现?

 

查看答案

一般认为,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俄国的二月革命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主要是基于它们的

A. 领导阶级    B. 革命主力    C. 革命任务    D. 革命背景

 

查看答案

某一时期,中国国民党在政策纲领中陆续写进“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确认妇女与男子地位之平等”、“徐谋地主佃户间地位之平等”等保障“人民”权益等内容。这些政策

A. 宣传了推翻帝制的民主思想    B. 促进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C. 顺应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热情    D. 奠定了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

 

查看答案

溥仪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A. 标志着中华民国的诞生

B. 意味着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已完成

C. 反映辛亥革命彻底胜利

D. 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查看答案

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000千关两(千关两是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左右,而棉纱的进口却从2000千关两增长到了近5000千关两。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C.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D. 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