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这反映出宋代
A. 皇帝权力的过度膨胀
B. 通判拥有很大的权力
C. 人们追求安逸的生活
D. 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之威德。”历史的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是
A. 书生之见,荒诞无稽 B. 不合时宜,难以实践
C. 切合时情,迎合帝王 D. 敌人阴谋,离间君臣
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材料说明楚国
A. 逐渐走向中央集权
B. 率先废除了分封制
C. 最早实行了郡县制
D. 具备了称雄的实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引用了如下公式:
君主专制=天下独占+地位独尊+势位独一+权力独操+决事独断+兵、刑大权的强化,这一公式表明,君主专制制度就是君主权力的强化。
——据刘泽华《洞察中国古代历史的王权主义本质》整理
试结合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有关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君主专制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这种人文主义价值观的推动下,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开始结合起来,学者传统与工匠传统逐渐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也正好弥补了中世纪学术所存在的根本缺点……这一切使得人们充满了对自由、理智的渴望和情感冲动,而所有这些也正是科学发展所需要的。
在16、17世纪科学革命过程中,社会价值观在科学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方法形成几方面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清教主义的三个主要价值观念——功利主义、理性主义和世俗主义,促进了科学精神的形成和科学体制的逐步完善。
——摘编自贾向桐《近代科学革命与社会价值取向的转移》
材料二:实际上,近代中国人一开始接受西学就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主题、目标和需求:其一是国家的目标,其二是思想文化的目标,前者表现为对富强的追求,后者表现为对公理的追求;前者的目标是船坚炮利、国强民富,后者的目标是民主、自由和人权……这两个主题的自身成长和相互影响,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历史演进的内在动力。同时这两大目标不断地自我冲突、相互损耗,大大延缓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从思想的角度而言,今天,在一个更高层的社会体制和更综合性的观念之下,这两大目标整合出一个新的更有力的奋斗方向和发展蓝图,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摘编自郝晏荣《公理与富强:近代中国接受西学的两个不同路径和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17世纪西方人文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文主义思想的弘扬对欧洲社会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定时期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作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