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一位学者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

明朝一位学者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这揭示出宋朝

A. 强干弱枝实现王朝鼎盛

B. 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

C. 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

D. 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

 

B 【解析】材料中的“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指的是强大中央,弱化地方,这是立国之根本,从而得到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目的,故答案为B项。A项与材料“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不符,故排除;地方割据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项说法太绝对,故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排除D项。 点睛: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两种明显的发展趋势,一是中央权力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以此加强中央集权;二是君主权力不断增强,丞相权力不断削弱,以此加强君主专制。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分清某一措施是加强中央集权,还是加强君主专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海昏侯为西汉所封爵位,第一代海昏侯为汉废帝刘贺,后世代承袭,共传四代,一直延续到东汉。这反映了汉代

A. 以分封制为主体制度    B. 较为重视政治传统

C. 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D. 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查看答案

平王东迁后,在各封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险恶的国际关系。他们都了解国王的权力和荣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唯有凭借自身力量才能生存。下列孟子的哪一言论与其背景相近

A.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舍生而取义者矣”

D. “教亦多术矣”

 

查看答案

《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

A. 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B. 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C. 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    D. 见面的礼节决定血缘亲疏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是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有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这种天下观

A. 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

B. 使古代中国的民族观念淡薄

C. 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

D. 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武帝末年,战事屡兴,民怨沸腾。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昭宣二帝多次颁布了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还下旨规定凡遇郡国遭受水旱、地震灾害,当年租赋徭役皆免。昭帝时期就武帝的盐铁专卖政策进行辩论和总结,取消了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宣帝对郡国守相的选任,十分慎重和严格,规定先由朝中大臣举荐,然后择日亲自召见考核,询问治国安邦之术。宣帝还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还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宣帝时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经过这次讨论之后,原属民间的学派如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也进入官学。史学家评价这一时期“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文帝之时”,史称“昭宣中兴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昭宣中兴的主要内容及实质。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昭宣中兴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