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

——《商鞅变法》

材料二从唐玄宗时期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题记中,可见大量的以经营商品为名的行会,如绢行、布行、米行、生铁行、肉行、油行、果子行、靴行等等(见《房山石经题记汇编》)。唐代的“飞钱”、宋代的纸币,明清的商号会票,清代票号、钱庄的钱票等异地汇兑也在一些地方出现。

材料三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000万两白银,一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

——引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4)你是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

 

(1)重农抑商政策。 (2)商业行会产生;异地汇兑出现。 (3)现象:明清的抑商政策,没有遏制住商业的发展,出现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人。 (4)评价: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商业资本的积累。消极作用: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解析】(1)由材料“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体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2)有材料“大量的以经营商品为名的行会”和“明清的商号会票,清代票号、钱庄的钱票等异地汇兑也在一些地方出现。”归纳。 (3)由材料“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可见,明清的抑商政策,没有遏制住商业的发展,出现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人。 (3)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实行的政策,它在中国历史上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本题的立意是我们不仅要看到它的消极作用更应该看到它对商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第(3)问要注意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客观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可见西方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 通过实行民主社会主义,暂缓阶级矛盾

B. 提高生产部门的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和生产的持续发展

C. 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显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D. 防止由于人们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

 

查看答案

北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它是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的西方国家的主要安全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正式成立于1985 年,包括7个由印度教徒、穆斯林和佛教徒构成的国家,该组织几乎完全失效,甚至连会议都无法召开。这些事实表明

A. 文化样式影响合作的紧密程度    B. 经济合作根源于文化的共性

C. 国家利益成为国际合作的基础    D. 宗教信仰差异阻碍国际交流

 

查看答案

在1979年大选获胜后,撒切尔夫人就声称“成千上万住在市政建房和新市镇中的人们第一次投票支持我们,是因为他们想要有购买他们自己住房的机会”,随后撒切尔夫人进行了“政府向后撤”的公有住房私有化改革,并贯穿她的三届任期。撒切尔夫人这样做主要是基于

A. 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失去活力

B. 经济危机无法支持政府高福利

C. 满足人民的需求以求赢得竞选

D. 私有化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巍的售价仍然是1卢布。这种现象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 新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 ,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表明

A. 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

B. 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人才

C. 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

D. 苏联成为西方国家的产品倾销市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