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在评论某一观点时说:“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但是,只...

有学者在评论某一观点时说:“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的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这一观点是

A. 格物致知    B. 致良知

C. 知行合一    D. 经世致用

 

C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但是,只有他的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可知,强调的是知行合一,所以答案选C,排除其他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 【名师点睛】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

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

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

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B. 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 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D. “大一统”的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查看答案

《九章算术》中包括田亩、粮食、赋税、土方、仓窖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功能就是敬授民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即取此意;中国古代还有编订农书的传统,不仅有私人修撰,更有朝廷主持编订的著作。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

A. 具有服务于农业发展的特点    B. 其发展受到农业社会的限制

C. 不可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    D. 注重经验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查看答案

2010年我国的两部中医药古籍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一部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另一部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这两部著作

A.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    B. 《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C. 《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农政全书》

 

查看答案

西汉初期,“取周秦之制而兼用,形成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体制”。材料中的“体制”

A. 是对秦政的彻底否定    B. 巩固了汉政权的统治

C. 暂时适应了时代要求    D. 确保了皇权专制统治

 

查看答案

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

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

定,旨在

A. 加强中央集权

B. 规范官吏从政

C. 树立法律权威

D. 强化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