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中记载,1913~1918年期间外国出口中国的数量变化,分...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中记载,1913~1918年期间外国出口中国的数量变化,分别是:英国出口量9600万降到4900万两,法国出口量由520万两降到150万两,德国出口量由2800万两降到零。这种变化

A. 受到中国政府对德宣战的影响

B. 反映了英法德与中国矛盾尖锐

C. 深刻影响中国民主革命的走势

D. 原因是西方工业品质量的下降

 

C 【解析】1914—1918年是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促进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阶段向新民主主义阶段的转变,故C正确;A项不能说明英、法出口量减少的原因,排除;B、D是对材料的误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中国在旧工业(乡村手工业)中失了位置的人,虽然跑到都市中去,但是都市中的新兴工业还在幼稚时期,不能收纳乡村中投往都市的人口,因此造成中国今日乡村与都市的普遍失业现象。材料揭示的实质问题是,近代中国

A. 城乡人口的流动    B. 新兴工业规模小

C. 经济结构的变动    D. 城市化进程停滞

 

查看答案

徐光启在《海防迂说》中说:“厉禁之后又负其资而不偿,于是倭舡至而索负,且复求通;奸商竟不偿,复以危言撼官府,倭人乏食,亦辄掳掠。”据此推断,徐光启认为解决倭患的主要方式是

A. 严惩“奸商”    B. 厉行海禁

C. 进行正常的对外贸易    D. 安抚和镇压并有

 

查看答案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 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 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C. 政府摒弃了抑商政策    D. 官营手工业的管理方式落后

 

查看答案

唐代长安城坊市格局井然,“坊”是居住区,四周有围墙,有两门或四门供人进出。一般人不准凿墙开设私门,也不准朝着大街开设店铺;“市”是交易区,日中击鼓二百下开市,日落前击钲三百下散市。这表明

A.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长安城布局体现了皇权至上

C. 长安城以政治功能为主    D. 统治者重视规范市场交易

 

查看答案

直到夏、商、周三代,六畜才逐渐齐备。……猪、狗、鸡常见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与定居农业生产方式相关;马、牛、羊多见于青铜时代文化遗址,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这表明,夏、商、周时期

A. 是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时期    B. 农牧文明在交流融合中发展

C. 农业养殖起源并得到了发展    D. 游牧文明引领农业文明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