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

《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 工业革命的需求

C. 中西交流的加强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8世纪末工业革命需求开拓原料产地,故C正确。中国自然资源的发现,不属于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故A排除。中西交流的加强,没有突出工业革命的需求,故B排除。世界市场的形成,属于工业革命的后果,故D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 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 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查看答案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 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B. 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 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D. 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查看答案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A. 美洲    B. 非洲

C. 亚洲    D. 大洋洲

 

查看答案

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说:“要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非末。”明太祖这一做法说明中国古代

A. 农业一向比较发达    B. 明朝统治者重农抑商

C. 手工业一向比较发达    D. 统治者一贯重农抑商

 

查看答案

清顺治十八年,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避免海难发生    B. 防止鸦片走私

C. 杜绝西方思潮    D. 严格控制对外贸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