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拔官员是促进社会精英有序流动,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材料一(魏征说:)今欲...

选拔官员是促进社会精英有序流动,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材料一(魏征说:)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乱代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任人(依靠保举)而不任法,则法简而人重;任法(依靠规则)而不任人,则法繁而人轻。法简而人重,其弊也,请谒公行

①而威势下移;法繁而人轻,其弊也,人得苟免,而贤不肖均②,此古今之通患也。夫欲人法并用,轻重相持,当安所折中?

——苏轼《私试策问•人与法并用》

①请谒公行:私下求官风气盛行

②贤不肖均:无论是否有德才同样为官

材料三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们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凡是我们人民的公仆,都要经过考试,不能随便乱用。……没有考试制度,一班不懂政治的人,都想去做官,弄到弊端百出,在政府方面,是乌烟瘴气,在人民方面,更是非常的怨恨。

——《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征所主张的选官标准。结合所学,指出唐代选官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任人”和“任法”的制度,并指出“任法”制度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选官方法。从以上三则材料中选择适当的内容,说明孙中山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借鉴。

 

(1)标准:德才兼备. 措施:发展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2)制度:“任人”如汉代察举制、三国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任法”如战国二十等爵制、隋唐之后科举制等. 影响:克服人情干扰,合理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3)方法:普遍的考试制度. 宋代探索建立合理的选官制度,孙中山借鉴宋代的选官探索确立了考试任职制度,官员都必须通过考试才能具有资格. 【解析】(1)“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强调德才兼备。唐代选官的措施,即回答唐太宗对科举制发展的贡献。 (2)“任人”制度重视家庭地位、血缘关系。“任法”制度即依据公平的规则选拔人才。依据选官用官制度内容回答即可。依据材料可见,“任法”制度可以抵制私下求官之风,选拔真正有用之才。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中央集权、扩大统治基础。 (3)问“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们的资格”,孙中山的选官方法就是在人才选拔及任用时都要考试。孙中山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借鉴,可以从“德”“才”两方面的借鉴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代学者恽敬在《读货殖列传》中说:“盖三代之后,仕者为偱吏、酷吏、佞幸三途,其余心力异于人者,不归儒林,即归货殖,天下盖尽于此矣......是故货殖者,亦天下人古今之大会也。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商人势力不容忽视

B. 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商人社会地位较低

D. 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认真执行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查看答案

明清京城中政府设置的市有内外之分:外市……系士大夫庶民之所用;内市仅限官廷中的贵戚和一些达官贵人,如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亦于内市重价购之。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 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B. 政府所设市受到封建礼法束缚

C. 明清时期市坊制度完全崩溃

D. 内市的商品品种远比外市丰富

 

查看答案

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以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在西方广受欢迎。这表明古代中国

A. 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B.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C.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D. 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查看答案

宋代以都城汴梁为代表的很多城市,流动人口远高于当地户籍人口,称为浮客。宋仁宗时,天下废田尚多,……()或弃田流徙为闲民。这一现象

A. 说明农村经济日趋萧条    B. 表明租佃制日趋衰落

C. 反映了人口流动的加剧    D. 反映了城市经济繁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