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一书认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

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一书认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群雄竞起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权力真空

B. 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扩张

C. 美国失去对全球事务主导作用

D.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 【解析】试题分析: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本题考查了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群雄竞起”,说明一些国家的国际地位增加,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战后出现了美苏两极对峙的局面,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与崛起,世界局势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1991年苏联解析后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超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因此A、C说法错误;B与本题无关;D项符合材料反映的主题。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 【名师点睛】当代国际格局变化的特点 (1)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2)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意志,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而实现的。 (3)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需要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避免。 (4)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表所示史实和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338年,佛罗伦萨有两百多家手工工场从事呢绒生产,约占全城人口的三分之一。

手工工场主已成为意大利政治的主导力量。

B

到1904年,美国汽车市场被福特、通用、克莱斯勒3家公司瓜分。

美国被迫放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

1953年苏联全部农用动力中,机械动力所占比重已达91.7%,畜力所占比重已降8.3%

赫鲁晓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D

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的动摇。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有史学家估计:二战后联邦德国从1949年起,人均获得140马克的补助,而民主德国却人均负债2500马克。下列因素可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是

A. 参加北约华约的时间不同

B. 联邦德国率先加入欧洲煤钢联营

C. 两国处于冷战格局的战略地位不同

D. 两国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不同

 

查看答案

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A. 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    B. 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C. 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D. 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立场

 

查看答案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 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查看答案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宣布:“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这一宣布表明中国

A. 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B. 实现了两岸直接通航和通商

C. 提出和平解决港澳问题的设想    D. 调整了祖国统一的大政方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