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日本,根据政治立场与历史观的不同...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日本,根据政治立场与历史观的不同,对参与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差距很大。以致出现多种称呼,如大东亚战争、中日战争、太平洋战争、十五年战争、美日战争、远东战争等。日本的学界和教科书较多采用太平洋战争这一名称。这一名称起源于1945年底在日本报刊连载的《太平洋战争史》。驻日盟军司令部试图通过太平洋战争史观的历史叙事,以获得日本社会对处理战犯问题以及民主改革问题土的支持,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日本保守派偏爱使用的名称是大东亚战争,这一称呼在1941年的日本大本营会议中首次确定,声称日本为了解放亚洲而驱逐欧美势力,通过圣战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日本投降后,驻日盟军司令部曾明令禁止使用大东亚战争一词,但在1951年签订的《旧金山和约》生效后,该命令失效,同时,日本政府至今也没有禁止使用大东亚战争一词。

——摘编自周俊《八年抗战还是十四年抗战?日本视角下的战争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对近代侵略战争认识出现差距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洋战争”和“大东亚战争”名称存在的问题。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原因:二战后在美国的庇护下,日本的战争责任并没有清算,对历史缺乏深刻反思,导致历史观的混乱;受美国主导的二战观念的影响;日本右翼势力欺骗性宣传和政府的纵容。 (2)问题评析:“太平洋战争”名称,将战场主要定义在太平洋,忽视了中国战场与东南亚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反法西斯国家只定义为美国,忽视了中、苏、英等其他反法西斯力量的作用; “大东亚战争”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和美化战争的特质,模糊了战争责任,且是日本法西斯最早使用。 【解析】(1)根据二战后对日本的战争责任清算不彻底、美国主导的二战观念、日本右翼势力欺骗性宣传等方面组织答案。 (2)“太平洋战争”将战场主要定义在太平洋,忽视了中国、东南亚的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大东亚战争”根据“声称日本为了解放亚洲而驱逐欧美势力,通过圣战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得出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和美化战争的特质,模糊了战争责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隋文帝在位的23年中共推行过两次均田制改革,对农民的永业田和露田最初的规定是:永业田基本上属于私有,可以世代相传,不再收回,露田属于国有性质,必须收还。……隋文帝在继承前代税制基础上,对农民的赋役作经常性和临时性的减免。不仅免除了正租以外的一些杂税,又减调绢一匹为二丈。……隋文帝对国家户口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整顿,并且把整顿户口作为一项长期性的政策。他还下令改铸五铢钱,每枚铜钱重五铢。新钱的样钱铸成后隋王朝流通的钱币统一起来了,适应了统一后南北交流与全国商业的发展。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概括隋文帝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经济改革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中,不论是西学东渐,还是中学西渐,都有一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跨文本的误读。无论是传教士或中国的儒者基督徒将天主教的天主理解为古儒家经典中的上帝,或是徐光启将欧洲描绘成理想的乐土,还是后来的启蒙思想家将中国文化理解为一种完全遵守自然法的思想体系,或认为中国人的行为充分体现了自然权力等等,都很难说是一种切近天主教或中国儒学本来面目的准确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角度,对这一时期中西文明交流中“跨越文本的误读”进行探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中英小麦价格(单位:每公石公分银)

年代

中国的小麦价格

英国的小麦价格

1701—1710

1711—1720

1721—1730

1731—1740

1741—1750

1751—1760

1761—1770

1771—1780

1781—1790

1791—1800

25.20

24.17

23.34

26.16

29.88

42.74

44.96

29.73

42.01

51.29

65.20

68.21

61.60

55.76

46.08

63.05

73.44

84.19

88.21

138.56

 

材料二

——材料一、二均摘自《中英经济对比》

(1)根据材料指出,18世纪后50年间,中、英两国的小麦价格变化各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根据材料并结合中英两国的社会实际,分析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英两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中英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材料旨在强调

A. 权力、财富分配不公现象较普遍    B. 世界冲突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利益

C. 宗教冲突在当今世界已基本消除    D. 文化的冲突只是表达冲突的载体

 

查看答案

1865年美国非洲裔第一次参加林肯总统第二任期就职典礼的游行;1917年妇女第一次参加威尔逊总统就职典礼的游行;1963年第一次由一名女法官主持约翰逊总统宣誓仪式;1981年里根总统就职典礼电视转播第一次为有听力障碍者提供闭路字幕。这些“第一次”折射出美国

A. 民主制度在发展中逐渐完善    B. 总统就职宣誓仪式能与时俱进

C. 妇女的政治地位在不断提高    D. 总统就职典礼缺少统一的仪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