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根据道教的一种传说,道家创始人李耳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到达印度,创立了佛教,成了佛...

根据道教的一种传说,道家创始人李耳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到达印度,创立了佛教,成了佛,还对当地人民进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道教徒欣然接受这一传说。这个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说明

A. 外来文化借助本土传统扩大影响

B. 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

C. 文化高度自信阻碍思想文化交流

D. 佛教道教逐渐渗透融合为一体

 

A 【解析】材料认为佛教是道教创始人创建的,这种认识与史实不符,但却被道教徒接受,从侧面说明外来文化借助本土传统扩大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一种传说,不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人中国,故B项错误;传说虽然有夸大的色彩,但是不能反映出阻碍思想文化交流,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李耳创建了佛教,没有体现佛教道教的融合,故D项错误。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需要掌握佛教、道教的兴起。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与分析材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山西省因历史上有韩、赵、魏三国而被称为“三晋之地”,但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而不是韩、赵或魏。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晋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 晋国代表统一的潮流

C. 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D. 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

808

669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材料三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形成这一特点的具体原因?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农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耕田之利十倍,珠王之利(商业)百倍”……周国人(东周)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国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与了秦国政权的争夺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上好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商号后,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称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材料二反映出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2)材料三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地位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查看答案

之所以说人类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进入了蒸汽时代,其主要理由不成立的一项是(   

A.纺织、采矿、造纸等工业部门都采用蒸汽机作动力

B.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蒸汽机使用的空间范围扩大

C.蒸汽机保证了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厂的转变

D.包括火车、轮船和汽车等交通工具在内的新发明先后出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