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20年代末,正当苏联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后,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1...

20世纪20年代末,正当苏联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后,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寻找摆脱大危机困境的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这一年因一显著特征而不同于“战后”前几年,也不同于“战前”几年。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J.汤因比

材料二: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为什么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提出的新政“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的观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试用的“试验性疗法”指的是什么?这种“试验性疗法”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相比在手段上有什么异同?指出其实质。

 

(1)原因:①大危机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陷入困境;②而当时的苏联迅速由一个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2)理【解析】 ①“新政”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②摆脱了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胁;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3)“试验性疗法”指的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 异:①美国改变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开始了政府全面干预经济;②苏联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同:都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实质:都是在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危机期间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把握题干中的苏联经济发展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即可解答,大危机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陷入困境;而当时的苏联迅速由一个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2)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深远影响。可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发展、完善,结合新政内容、特点以及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等解答,“新政”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②摆脱了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胁;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3)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其与苏联计划经济的异同。根据材料“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可结合罗斯福新政前后的变化和苏联计划经济建立前后的变化,把握两国实质来对比解答。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

材料二:近代中国知识界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

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取得一定效果。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的措施。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其治理》

材料三:1952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12月5日至1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案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现代启示录:1952,被雾霾扭转的英国》

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12月5日至1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启示录:1952,被雾毅扭转的英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了什么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英两国处理类似问题上的异同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摘编自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为了获得足够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产品,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和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就要对农副产品实行贸易垄断即统购派购的制度。为了确保在低价统购派购的条件下农民仍然能把资源投入到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农产品生产中,就要求作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使国家能够以行政力量直接控制农业的生产。按照这种逻辑,实行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之后,(1953年)农业集体化运动随之开始并不断加速……

——林毅夫等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材料三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据根材料二,说明国家对农业进行的“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主要指什么?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你对福利制度改革的认识

 

查看答案

黑天鹅的存在寓意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2016年三大黑天鹅事件:英国退出欧盟,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这些事件说明

A. 经济全球化是发展潮流    B. 大国强权政治不断碰壁

C. 全球化不是一帆风顺的    D. 当今世界和平与动荡并存

 

查看答案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

A. 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B. 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C. 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D. 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查看答案

G20杭州峰会于今年9月4日—5日成功举办,G20暨二十国集团成立于1999年,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本次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G20的建立及发展历程主要体现哪种趋势

A. 经济全球化    B. 政治多极化    C. 区域集团化    D. 不结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