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一度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

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一度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这反映出

A. 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的挑战    B. 开始着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 国企改革正逐步走向市场    D. 现代企业制度普遍在我国确立

 

C 【解析】本题考查国有企业改革。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兴起的砸“三铁”的风潮即反映了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社会影响。“三铁”与加入世贸无关,故A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适应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这对旧有国企制度造成冲击,因此引起了“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国企改革,就是在不断的深入中逐渐走向市场,故C项正确。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项“普遍”说法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为1952-1978年中国主要工业、农业产品产量数据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技术落后导致粮棉产最长期停滞    B. “大跃进”运动改善了原有经济结构

C. 国企改革使工业生产迎来了生机    D. “一五”期间工业产量增速超过农业

 

查看答案

下表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从1895——1899年发展状况,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行业

1895

1899

发展速度(1895=100)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14653

69564

474.7

机制面粉业

华商厂产量(万包)

2047

6766

330.5

机械采煤业

华商厂产量(吨)

89

145

162.3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A. 轻工业成为国家经济的主体    B. 中国的重工业无从发展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运抵的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漸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走就出現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中国传统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 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

C.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    D. 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

 

查看答案

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A. 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B. “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

C. 亚洲的经济发展程度超过美国    D. 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查看答案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选项中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政府赋税中农业税与非农业税的比例是28:72

北宋农业生产比较落后

B

1980年12月,我国颁布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营业执照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D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