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

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A.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B. 抑制土地兼并

C. 重视百姓的生计问题

D. 百姓赋税过重

 

C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唐政府对年满50岁的老人免征课役,并且授予一定的田地,反映了政府对老年人口养老问题的重视。故选C。A项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在战国时期逐渐确立的;BD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土地兼并的问题,也未体现百姓赋税多少的问题。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唐朝均田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书·董仲舒传》载:“(官吏们)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天下……广其田宅,博其产业。”这主要说明西汉中期

A. 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B. 土地私有制遭破坏

C. 社会道德衰败    D. 农民生活艰难

 

查看答案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

B. 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

C. 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D. 它有利于消除土地兼并现象

 

查看答案

明代江南地区的一些土地所有者,不再满足于把土地出租,而是雇工经营全部或部分土地,他们亲自管理生产,非常注意作物配置和生产过程的合理化。由此可见明代江南地区

A. 新的经济因素滋生

B. 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C. 放弃传统经济模式

D.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剧变

 

查看答案

(《吕氏春秋》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的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 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 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C.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洪亮吉(1746—1809年),乾隆五十五年进士,1793年在对黔地进行考察后写出了蕴含着人口论思想的《治平篇》,文中(他)指出,“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培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曰:君、相有法乎?曰:移民开荒、轻徭薄赋、禁其浮靡、折其兼并、开仓赈民,如是而已。……此吾所以为治乎之民虑也。”但在“多子有福”的传统观念下,“其学说在当时及后世皆未尝有丝毫之影响,徒为今日历史上之资料而已”。

——摘编自张荫麟《素痴集》等

材料二马尔萨斯(1766—1834年),英国教士、大学教授。产业革命之后,英国的人口与贫困问题日益突出。1789年,马尔萨斯出版《人口论》,指出:“没有限制,人口是呈几何速率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算术速率增长。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时,就会发生贫困和罪恶。”……“只有自然原因(衰老、战争、瘟疫及各类饥荒)和道德限制(包括杀婴、节育、晚婚)能够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建议对劳动群众和贫困阶级采取措施,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马尔萨斯首次强调人口过剩问题的重要性,其理论对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产生过影响,对这一理论的关注也引发了1801年英国全国第一次现代人口普查的实施,马尔萨斯人口论是近代人口学诞生的标志。

——摘编自张柏然《英汉百科知识辞典》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对当时中英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