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64年,普鲁士公使在大沽口私自捕捉了三艘丹麦商船作为战利品(当时两国是敌对国...

1864年,普鲁士公使在大沽口私自捕捉了三艘丹麦商船作为战利品(当时两国是敌对国),满清政府根据国际法严重抗议。最后,普国退还商船并支付1500美元赔偿金。这在本质上说明满清政府   

A领土主权意识增强

B利用近代外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C满清政府的国际视野逐渐加强

D开始利用国际法维护本国权利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外交的发展变化。分析选项,A与题意不符,普鲁士的行为并未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B与题意不符,清政府的行为并不是解决普鲁士与丹麦的矛盾,而是普鲁士的行为侵犯中国的利益; C与史实不符;D项符合题意,清政府成功地利用国际法维护了本国利益。 考点:近代中国的外交·满清政府的外交·认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 地方无选官权

B.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 察举制的弊端

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查看答案

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A. 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 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 导致了地方割据

D. 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查看答案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查看答案

有启蒙思想家认为:(中国)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年一度举行亲耕礼,以奖掖有用  之术;只把哲学作为宗教,把文人奉为贵族。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史实是

A. 宗法制原则    B. 九品中正制选官

C. 皇位世袭原则    D. 科举制创立完善

 

查看答案

张家山汉麓《二年豫令·贼律》记载:以城邑亭障反,降诸侯,及守泵城亭障,诸侯人来攻瓷,不坚守恧彝去之若降之,及谋反者,皆腰斩。由此可知,汉朝设置亭的主要作用是

A. 保障边疆安全    B. 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C. 强化了皇权    D. 强化了地方行政官员的军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