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朝文献通考》记载,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帝说:“百姓乐于沿海居住,原因海上可以贸...

《清朝文献通考》记载,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帝说:“百姓乐于沿海居住,原因海上可以贸易、捕鱼。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这表明康熙帝曾要

A. 实行海禁    B. 停止海禁    C. 推行闭关    D. 进行抗倭

 

B 【解析】由材料“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意思是:以前搞海禁是因为海寇,现在荡平海寇,应该可以改变政策了。可见康熙主张因时制宜,停止海禁。故排除ACD,选B。 点睛:一般思维定势是认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实际可能在某特定阶段清政府是暂缓闭关锁国政策,同样道理,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基本的经济政策,但实际上也不能应该而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淸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这反映出清代

A. 闭关锁国到被迫幵放的过程

B. 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

C. 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

D. 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

 

查看答案

明中叶,《华亭县志》记载:“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松江府志》记载明人诗云:“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这说明明代

A. 松江垄断了全国棉纺织业    B. 棉纺织业纺和织出现分离

C. 江南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    D. 江南地区农业的衰落

 

查看答案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组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稍(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是

A. 在私营作坊工作    B. 职业世袭

C. 频繁地更换工种    D. 临时工人

 

查看答案

汉武帝时,从事盐铁者由国家供给粮食费用及生产工具,但得由政府主持出卖。民间不得再私铸铁器及煮盐,如违将施以(脚镣)大趾之刑。这一经济措施

A. 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

B. 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

C. 与其宣扬的儒家伦理相悖

D. 完成了政府对手工业的垄断

 

查看答案

在汉代,江南地区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发展程度相差较大,根本原因是

A. 自然条件的差异    B. 统治政策的差异    C. 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D. 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