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

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这样评价太平天国的根本原因是

A. 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

B. 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C. “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D. 当时中国社会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D 【解析】 材料“太平天国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体现了太平天国没有能够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无法担负起建设新国家的重任,是因为太平天国本身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故D项正确,B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故A项错误。 点睛:材料“太平天国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是解题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兴起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

②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

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

A.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B.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C.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查看答案

宋以前,印刷刊行的主要是日历、佛经。宋初,在宋太宗的主持下,大量编印出版典籍,并着手编纂一套权威版本的经典文本。宋真宗时,刊印了《七经义疏》,共165卷。民间刊印儒学经典的数量也大量增加。以上现象

①推动了活字印刷术日臻完善

②促进了儒学思想的广泛传播

③有利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

④强化官营印刷业的垄断地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

B. 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

C. 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

D. 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

 

查看答案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表明

A.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