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B 【解析】试题解析:A表述绝对化。C错误,表述绝对化。D错误,当时的政府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反映了当时部分人以经商而致富,后不归乡,这说明了社会风气的变化。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乾隆年间的《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 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 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 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查看答案

亨廷顿认为某一世界格局不具有稳定性.因为“大国对于美国的限制、威胁感到愤感,而美国也因不能随心所欲而感到失望.它们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成了这一格局的主要特点。”这一世界格局是(  )

A. 单极格局    B. 两极格局

C. 多极格局    D. 单极加多极格局

 

查看答案

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

A. 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B. 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C. 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统计表,对表格反映的史实解读正确的是一组是

时间

国家

时间

国家

1955年

阿富汗、尼泊尔

1958年

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1956年

埃及、叙利亚、也门

1959年

苏丹、几内亚

1957年

斯里兰卡

1960年

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

 

 

①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成果

②新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

③中国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④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周恩来在某次会议期间说:“我们对于要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要分别对待;一种人是恶意的,不去理他,或者用一些手法,使他收回去,使他的破坏计划不能得逞。另外一种人他是怀疑的,他不明白真相,他是说出一些很不恰当的话,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这说明中国

A. 和平共处不称霸

B. 尊重差异求合作

C. 加强团结不结盟

D. 区域互利谋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