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所示为1920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 A. ...

下图所示为1920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

A. 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    B. 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

C. 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D. 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

 

A 【解析】从图片文字中可以看出胡适认为五四运动本应该由成年人来担当反封建反帝的任务但因政治的腐朽和国民素质的低下,这一重任却落到了青年学生的身上,致使学生“抛弃学业,荒废光阴”。由此不难得出,胡适不仅批判了国民的愚昧也不认同学生的做法,答案选A。B项材料中并无体现;C项“任何”说法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中“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可以知道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认为五四运动的做法荒废了学生的光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孙中山为黄埔军校题写的训词。孙中山当时主张

A. 推翻清王朝    B. 加快北伐战争    C. 各民族一律平等    D.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查看答案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 立法服从于政治    B. 行政服从于司法

C. 从人治走向法治    D. 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查看答案

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上述材料表明

A. 1912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认识不深    B. 中华民国的成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根本变化

C. 中华民国的成立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 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是思想文化发展的必然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

A. 阶级矛盾激化    B. 中国主权丧失殆尽    C. 民族矛盾缓和    D. 清政府角色的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