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时民饥困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时民饥困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法令

材料三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扼要回答这两次改革的性质和重大历史意义。

 

(1)实质:封建土地国有制。 (2)权益:农民成为拥有私产和完全自由的人;农民还可以赎买一份土地。 原因:农民所付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民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获得完全自由。 (3)相似之处:确立新的土地制度。 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完成了封建化的过程。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通过政治改革,推动了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中“均田之制”判断出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均田制。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其特点是政府所分配的土地,是国家直接掌握的无主荒地;在均田的过程中,不仅不动地主所占的土地,不触动官僚地主的利益,;受田农民必须向政府纳租调和服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土地不得买卖。 (2)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信息“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第二小问,农奴制改革远远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而且农民大量的土地和金钱被地主夺去,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无法维持生计,只得重新佃种地主土地,受到更大的盘剥与奴役。 (3)第一小问,相似之处二者都确立新的土地制度。孝文帝改革确立了均田制,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第二小问,魏孝文帝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第三小问,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2年,一位对农奴制改革法令失望的人说:“皇上已经背叛了人们的希望,他给予人们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不是人们所梦想的所需要的……”

材料二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他们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

材料三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人对“二一九法令”的不同观点。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对农民的诈骗”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俄国人口中的大多数是依附于主人的农奴。与1848年前东欧中部的情况相比,俄国的农奴身份更加具有法律义务。它类似美洲的奴隶制,因为农奴是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部分农奴耕耘土地,无偿地为贵族们操劳,另一些可能会被他们的主人弄到工厂或矿上做工,或是为了诸如此类的目的租于他人。再有就是比较独立、像手艺人或技工那样工作的人,他们流动于城市之间或是在城里居住,但是他们必须从进项中提交一定费用给地主,或者在地主要求时回去。主人对他们的农奴负有某种家长式的责任,贵族们在村子里还成立一种个人的地方政府。和美国南方一样,法律从不干预或者只是极少地干预贵族与农奴之间的事务,因而农奴的命运每时每刻都取决于主人的个人品格和经济状况。

材料二1861年,俄国颁布了《解放法令》。之后,一位热心的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改革前农奴、地主、国家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上述官员谈话内容的理解。

 

查看答案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再次引发了世界各国对美国制度的兴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下面是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中联邦制的漫画和美国全国性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划分表

美国全国性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划分表

 

全国性政府

州政府

发行货币

 

处理对外关系

 

管理州际商业

 

宣战组建并维持军事理论

 

建立低于最高法院的法院

 

接纳新州

管理州内商业

进行选举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道德

 

建立地方政府

 

批准联邦宪法修正案

 

建立州民兵

 

 

 

材料三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像早期的州宪那样,在新政府中设立独立的内阁机构。虽然内阁后来得到公认而成为联邦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始终无法定权力,无法定组织原则,无法定运行机制……19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倡改革内阁,加强内阁与国会的关系,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来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制度本身。

——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以具体史实说明美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制度创新。

(2)指出这幅漫画对美国“联邦制”理解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上表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有人提倡改革内阁”的理由。所学知识,从美国政治制度角度分析美国内阁改革“都未获得成功”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13 年9 月,美国共和党把持的众议院屡次提出议案,力图阻挠民主党总统奥巴马力推的医疗保险改革,但都没有得到民主党掌握的参议院的通过,导致10 月份美国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关门。在这种情形下,奥巴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可能是(  )

A. 解散国会,重新进行大选    B. 下令共和党为非法政党予以取缔

C. 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    D. 继续游说、妥协直至两院均通过议案

 

查看答案

康德(1724—1804)宣称:普鲁士的开明体制,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启蒙时代的降临。他赞美普鲁士皇帝说:“也惟有自己已启蒙、不惧怕阴影、但同时手里握有一支训练有素且人数众多的军队以保障公共安定的君主,才能够说出一个共和国不可以斗胆说出的话:理性吧,思考多少、思考什么都行。”这说明康德

A. 赞赏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B. 支持和尊重思想自由

C. 认为君主具有理性精神    D. 推崇普鲁士军国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