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

《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 男耕女织    B. 精耕细作    C. 铁犁牛耕    D. 自给自足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技术。“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是强调通过“人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即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B项正确。AD是小农经济的特点;C是生产工具的使用,题干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4年6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不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A. 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 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 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D. 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查看答案

下图(略)是景德镇御窑烧造的瓷器《康熙五彩耕织图盘》,该瓷器可以反映出当时

A. 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    B. 公有制之下集体耕作

C. 家庭手工业规模宏大    D. 民营手工业雇用工人

 

查看答案

《尉潦子·治本》载“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诸储。……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上述材料无法体现:

A. 男耕女织    B. 自给自足    C. 以家庭为单位    D. 富足有余

 

查看答案

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A. 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    B. 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

C. 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    D. 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

 

查看答案

下图所反映的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在春秋时期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A. 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 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 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 贵族争夺土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