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

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

A.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B.设定香港自治底线

C.肯定“港人治港”方针

D.消除香港分裂势力

 

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强调的是中央政府对香港管理的权限问题,没有阐释“一国两制”,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可得出邓小平考虑的是对香港管理的底线,故B项正确;肯定“港人治港”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谈到香港分裂的内容,故D项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祖国统一大业·香港回归祖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一观点客观上表明

①新中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具有局限性

②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成为新中国外交重大课题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前提是尊重多样性、求同存异

④它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阅读下图所示中国外交活动。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

A.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B.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合作

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查看答案

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

A. “一边倒”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查看答案

1949年,毛泽东强调,“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1957年,毛泽东又宣布,“从外交政策和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据此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有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

C.因实际的需要而随意改变

D.意识形态大于国家利益〚导学号26400218〛

 

查看答案

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问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苏联对新中国外交的干涉    B. 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 美中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    D. 美国采取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