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戴高乐政府提出了“缓和、谅解、合作”的对苏外交策略,同...

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戴高乐政府提出了缓和、谅解、合作的对苏外交策略,同苏联进行合作达成缓和;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这些事例表明

A. 法德两国外交自主性有所增强

B. 美国推行单边主义遭到西欧抵制

C. 冷战时期的美欧联盟关系瓦解

D. 苏联对法德两国的威胁已经解除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0 世纪60年代中期”“60年代末70年代初”处在两极格局对峙中,材料中“法国……同苏联进行合作达成缓和;……联邦德国……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表明两国外交自主性有所增强,故A项正确;“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60年代70年代初”的两极格局对峙中,美国与法德两国是盟友,故B项错误;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处在两极格局对峙中,材料中的“缓和”“改善”不等于威胁已经解除,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西欧的联合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理解美苏两极格局下,两大阵营对立,美苏争霸不仅受到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反对,两大阵营内部也出现摆脱控制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不仅加强经济联系,抗衡美国,政治外交上也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要求独立自主,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A.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B. 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C. 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缓和远东冷战态势

D. 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查看答案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是指

A. 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

B.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

D.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

 

查看答案

1969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些史实反映出

A. 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已开启

B. 中美关系面临转折的契机

C. 美苏在军事防务中直接对抗

D. 中美苏构成了制衡的局面

 

查看答案

原新华社记者高梁曾回忆道:我作为代表团先遣小组的成员,亲身经历了这些激动心弦的日日夜夜……在三天之内办理了一切出国手续,赶制了行装……秘书处未再安排为我国举行升旗仪式,而是采取了更换旗帜的做法……秘书处不清楚,我国国旗的位置是按中国(CHINA)的‘C’,还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REPUBLICOFCHINA)的第一个字母‘P’来排列。据材料判断,此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是

A. 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访问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

B.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C. 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查看答案

(美国)国务院意识到,“中共可能会把会议当做宣传场所,可能会制造出一种共产党和非共产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团结的表象,以及亚洲和非洲的非共产党国家与西方不在一个阵营的表象”。与材料中“会议”直接相关的是

A. 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

C. 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    D.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