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是基于辛亥革命
A. 结束了封建帝制 B. 废除了封建制度
C. 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历史 D. 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巴黎所希望的政治统一,是所有地方主动的自愿联合。”“公社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公社成员的这些主张
A.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B. 认可了“一票共和”的宪政
C. 折射了公社失败的必然 D. 说明当时法国是联邦制国家
“英国近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所变革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结构和框架,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治体制中的阶级构成。”下列英国的制度与“中世纪政治体制”有关的是
A. 责任内阁制 B. 两党制
C. 分权制衡体制 D. 总统制
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使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 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
C. 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 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 国际局势综合平稳发展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工业革命成效非常明显 D. 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终于确立
16世纪时贫穷的欧洲总希望攀上东方、亚洲和中国这样的富亲戚,希望跟东方扯上关系,那时候西方人甚至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东方杂种”。漫长的16世纪可以说是“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历史”,以下不属于“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表现是
A. 直接的东西方贸易 B. 早期的殖民扩张
C. 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 传教士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