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屡次要求查看史官纪录的当朝历史,房玄龄等最终删略部分内容后上呈,翻阅玄武门之变的记录后,太宗说:“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鸠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这一做法反映出唐太宗
A. 干涉和纂改史书著述 B. 不满唐朝史官的阿谀奉承
C. 鼓励史官秉笔直书 D. 重视修史以安定江山社稷
汉宣帝时,赵广汉出任颖川太守,“又教吏为骺筒(注:形状象瓶子,口很小,可入不可出的器具),及得投书……吏民相告讦,汉得以为耳目。”这一措施( )
A.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B. 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
C. 官民相互揭发,败坏社会风气
D. 利于反腐惩恶,稳定社会秩序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A. 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美国学者魏特夫在研究古代中国的治水活动时指出,“要有效地管理这些工程,必需建立一个遍及全国或者至少及于全国人口重要中心的组织网。因此,控制这一组织网的人总是巧妙地准备行使最高政治权力 。” 作者强调的是
A. 专制主义的来源 B. 中央集权的特点
C. 政府重视水利兴修 D. 小农经济的缺陷
《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察举制 D. 宗法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6世纪末,欧洲人对世界陆地面积的了解,比14世纪时增加了5倍.……欧洲从一个相对孤立的大陆发展起了跨洋贸易……。欧洲与亚洲贸易的商品种类增多,印度的纺织品、茶、咖啡等逐渐取代香料,尤其是胡椒成为欧洲人喜爱的商品。18世纪欧洲重要的变化是许多奢侈品成为了普通商品,……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进口量的增长,价格下跌,砂糖、咖啡、茶叶以及各种香料成为大众商品。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1)据材料一:概括16—18世纪欧洲对外贸易的特点。
材料二欧洲不仅成了世界的银行家,而且已成为世界的工业工场。……结果是全球经济空前统一。到1914年时,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巨大的电报和电话线路网外,还在诸大海的海底铺设了516000多公里的电缆。到1914年时,已有总吨位为5000万吨的3万多艘船只装载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几条运河的开凿便利了世界贸易,……几条横穿大陆的铁路的建成打开了诸大陆经济开发的大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球经济空前统一”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