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

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

A. 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    B. 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C. 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 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

 

A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国家主流思想的变化。西汉初期,国家经过长期战乱,民生凋敝,汉朝统治者采取黄老之学,主张休养生息,使得经济获得了一定恢复。这说明黄老之学在汉初期是适应了其社会发展的。到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儒家大一统思想适应了国家的发展方向。因此,是社会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其主流思想,不能以后期的儒家学说去完全否定前期的黄老之学,故A项正确,D项错误。道家思想对于社会发展也有积极作用。汉初主张黄老之学,恢复经济就是例子。并且,材料只是说明了汉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并没有对这两种思想进行比较,故B项错误。思想文化对经济发展确实有一定的反作用,但本题主要表现的是西汉社会主流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思想变化推动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故答案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个主要剥削集团,官僚则是他们政治上的代理人。在中国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材料主旨是

A. 封建剥削集团内部利益一致    B. 中国封建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C. 统治阶层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D. 中国封建制度特殊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

某学者指出,理学的基本目的是如何使人的生活超越平庸而达于圣人境界,还原做人的尊严,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生命的神圣价值。这揭示出宋明理学:

A. 引领人们追求高雅的生活    B. 改善人心以提升内在价值

C. 促进人们去关注现实生活    D. 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

 

查看答案

北宋有学者指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法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犹有遗风。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该观点认为

 

①宗法制度经久未衰、历代沿用

②家谱能够凝聚人心、维系宗族

③家族观念产生动摇、危害深远

④宗法解决继承矛盾、稳定秩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吕思勉先生说:“在大同之世,,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下列与材料观点相近的是

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    B.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C.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D. 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

 

查看答案

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    B. 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

C. 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 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