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作用), ...

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作用), 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A. 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    B. 耕作农具得到改进

C. 铁器开始使用于农具制造    D. 使用了先迸的曲辕犁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说明在该地在汉代已经使用了这些铁质农具,但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所以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A项在原始社会广泛使用, B项铁铧和铁犁壁较之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有所改进, D项出现在唐代,答案选B。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下列图示的工具或技术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创制和应用的,其中开始出现于隋唐时期的是

A. 耧车    B. 筒车    C. 犁耕法    D. 翻车

 

查看答案

工人地位的变化反映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材料一:工业革命积聚了巨大的财富,但在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的分配却十分不公,造成严峻的社会紧张状态。

濒临灭亡的手工工人想起了伊丽莎白时期制定的国家干预政策,于是就非常希望恢复国家立法,用立法的手段调节工资与物价,保障自己的生存。

面对工厂主的压榨工人们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对抗工厂主,迫使厂主做一些让步。这样,就产生了工会运动。……工会运动一般不愿卷入政治活动,生怕政治活动会影响内部的团结。

第三次议会改革后基本上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也就是说,工人阶级最基本的要求到这时(1885年)终于成为现实。这时,距宪章运动的爆发大约是半个世纪……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政府授予工会组织和集体协商的权利,政府还组建了“全国劳动关系委员会”以贯彻这些权利。……1933至1938年间,工会成员人数增加到原来的三倍。1938年,政府通过进一步立法,对工资和工作时间进行管制,并保护弱势团体。

1947年颁布的塔夫特-哈特利法案大幅度削弱了工会的力量和权力,从而部分地废除了20世纪30年代对劳工有利的立法。……这也说明了缺少政治臂膀的工人运动的弱点。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工会组织已经面临着对于它们行为的种种限制……

——詹姆斯·富尔彻《资本主义》

材料三:联邦德国一方面保证公民具有高度的社会保障,即公民对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住房补贴、教育资助负担平衡,另一方面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征纳国家税收。国家社会保险和国家社会税收的统一有效地保证了社会福利国家原则的实现。

联邦德国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在50年代和60年代在保障社会安定、缓和社会的冲突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到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不断加码的社会保障系统已经成为社会的重大包袱,成了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造成手工工人濒临灭亡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分析英国成年男性工人获得普选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政府在1933年以后保障工人权利的目的是什么?1947年政府削弱工会力量对美国工人运动的教训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德国福利制度有哪些影响?

(4)结合以上材料,说明工人权益与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

 

查看答案

资本主义的第二次转型是市场力得到复兴,但整个国家并没有“回退”,因为市场机制只有在政府干预和管制的背景下才能运行。重新市场化的资本主义,国家管制大幅度加强已经成为该阶段的典型特征。说明

A. 市场化是资本主义发展唯一正途

B. 国家调控仍然是资本主义市场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C. 国家干预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现实

D. 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倒退

 

查看答案

1986年3月苏共二十七大制定了加速发展经济的战略方针,后来又提出实行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对此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说:“脱离苏维埃制度的原则并滑向不可控制的市场,就给人们带来了损失和苦难。"反映苏联

A. 原有经济体制不适合市场经济    B. 改革失败导致解体

C. 国内存在着有关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争论    D. 政治体制束缚了经济体制改革

 

查看答案

《全球经济史》提到日本通商产业省计划调控解决日本国内消费需求增长问题。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工业扩张消化了全部劳动力,就业扩张带来的收入增长导致日本人生活方式发生变革,开始购买冰箱和汽车。表明日本此时的发展得益于

A. 国家调控

B. 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

C. 科技推动

D. 社会保障完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