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联制定“二五”计划时.,规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0.97倍、1.4...

苏联制定“二五”计划时.,规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0.97倍、1.4倍、1倍。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轻、农投资分別增长了1.4倍、1倍、0.54倍。这说明

A. 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愿望强烈

C. 经济危机严重影响苏联经济    D. 个人崇拜左右国家经济体制

 

B 【解析】据所材料可知苏联“二五”计划时,试图纠正农轻重的比例失调问题,“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其原因,不是差异的说明,故A项排除;题干中的差异,反映了对重工业的重视,由此看出苏联实现工业化的强烈愿望,故B项正确;苏联“二五”计划发生在 1933—1937 年,到 1937 年,苏联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故C项排除;“个人崇拜”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 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 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 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 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末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反映了斯塔夫里阿诺斯

A. 强调全世界都要用苏联模式    B. 从全球视野看待斯大林模式

C. 主张用社会主义来改造西方    D. 认为苏联与西方应相互借鉴

 

查看答案

某学者把苏联()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应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运动    D. 斯大林模式确立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雾月政变后)新的国家机器建立了起来。立法三院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是革命以来各届议会的代表。参政院的29人,完全由波拿巴任命,包括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军人。内政部长是吕西安·波拿巴,还有外交部长塔列朗、作战部长贝尔蒂埃、警务部长富歇、财政部长戈丹。戈丹是革命前财政总监的得力助手,是有才干有经验的理财能手。这是一个效能较高的国家机器。这个政府的官员配备体现了波拿巴的用人原则。这就是不分派系,一律以归附于他的统治和确有才干作为任用的标准。有些人在“品德”上名声不好,但却富有才能,如塔列朗、富歇等,依然被委以重任。这就在政府系统和立法机构中消除了以往那种因派别偏见引起的不必要的纷争,提高了效率。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拿破仑新的国家机器的建立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拿破仑的人才观

 

查看答案

【历史—选絛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武帝元狩三年,桑弘羊正式主持时政经济改革,颁布了算缗告缗令。所谓算缗,就是向工商业者和高利货者征收财产税。所谓告缗,就是向朝廷揭发工商业者和高利货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结果“得民财产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教百项,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汉初以来‘开山海之禁’”,听任盐铁私营,豪商大贾和诸侯王纷份冶铁煮盐,桑弘羊上台后,在全国各地盐铁产区设立盐官三十五处、铁官四十八处。经过整顿,盐铁的产量和销售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汉初以来,郡国自由铸钱,私铸之风盛行,结果币制紊乱,铜钱大小轻重不一,劣币充斥市场。武帝采纳桑弘羊建议,“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为了制止豪商大贾们利用贱买贵卖、囤积居奇来操纵物价,实行了均输和平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桑弘羊财政经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桑弘羊财政经济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