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钟祥财在《和谐与大同:中国古代两种经济发展思路》中说:先秦时期的和谐理念及经济主...

钟祥财在《和谐与大同:中国古代两种经济发展思路》中说:先秦时期的和谐理念及经济主张以个体差异性为基础,……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目标。而西汉以后的大同构想则相反,他们秉承整体主义的信念。以此观点来理解近现代中国的经济,与大同构想相符的是

A新民主主义经济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比较古代经济思想不同的经济体制得出结论。材料中对“大同思想”的解释是整体主义信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现集中计划、整体主义信念。其他三个选项都存在着私有经济成分,故排除ABCD

考点:计划经济

点评:计划经济体制,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苏联斯大林执政时期和中国改革开放前都实行这种经济体制。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2-2013学年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在斯大林时期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一个苏联的工厂,当局就预先教工人要怎样回答代表团的提问。当问到一个老工人每月的工资是多少,老工人说3000卢布;代表团又问有多少存款,他回答10万卢布。代表团疑惑:“你存了这么多钱准备干什么呢?”老工人回答:“我准备买一双靴子。”这则笑话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 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B. 行政管理经济加速工业化

C. 个人崇拜和家长制盛行    D. 计划经济体制提高生活水平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笑话反映的是斯大林时期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即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比例失调而非工业化加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个人崇拜和家长制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生活水平低而非提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德赛等人指出:“亚投行的成立,是由于美国拒绝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没有与之俱进。”亚投行的建立表明

A. 中国参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 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被其取代

C. 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格局改变    D. 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中国也需要话语权即材料强调中国参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未被亚投行取代,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政治多极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表明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钟祥财在《和谐与大同:中国古代两种经济发展思路》中说:先秦时期的和谐理念及经济主张以个体差异性为基础,……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目标。而西汉以后的大同构想则相反,他们秉承整体主义的信念。以此观点来理解近现代中国的经济,与大同构想相符的是

A新民主主义经济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查看答案

1959年5—9月,中共中央连续发出指示,决定恢复农民自留地,允许社员私人喂养家禽家畜,宣布社员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归社员私有,社员家庭生产的产品可在集市上出售。并规定公社、生产队生产的物资,在完成国家任务后,可拿到集市上交易。这主要表明当时的党和国家

A. 运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市场经济

B. 调整所有制结构并恢复发展私营经济

C. 充分认识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D. 采取具体措施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失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现代经济的曲折发展。据所学知识,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规律和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面对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题干中的信息,反映的就是中共中央在这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故D项正确。此时的中国还是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不正确。我国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过程中,才针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进行改革并调整所有制结构的,此时我国仍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故B、C项不正确。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中2017届高三两校三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德赛等人指出:“亚投行的成立,是由于美国拒绝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没有与之俱进。”亚投行的建立表明

A. 中国参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 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被其取代

C. 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格局改变    D. 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查看答案

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 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 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 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增产,选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和材料主旨是吻合的,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不能直接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地人民一直未能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中学联盟]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综合练习十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959年5—9月,中共中央连续发出指示,决定恢复农民自留地,允许社员私人喂养家禽家畜,宣布社员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归社员私有,社员家庭生产的产品可在集市上出售。并规定公社、生产队生产的物资,在完成国家任务后,可拿到集市上交易。这主要表明当时的党和国家

A. 运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市场经济

B. 调整所有制结构并恢复发展私营经济

C. 充分认识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D. 采取具体措施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失误

 

查看答案

据学者饶斯基的估算,1914-1934年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2%-2.5%。按此推算,1933-1953年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应增加1.63倍,而实际上这一时期只增加了28%。这说明

A. 世界经济危机和国共内战对经济影响不大

B. 日本的侵略导致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转型

C. 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

D. 日本的侵略战争打断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经历了日本的侵略战争日本的侵略战争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世界经济危机和国共内战对经济影响非常大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现代化道路转型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全国百强校】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 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 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 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查看答案

1864年,清政府某官员上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商以海船为业者,往北置货,价本愈增。比及回南,费重行迟,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日久消耗愈甚,不惟亏折资本,浸至歇其旧业。”据此判断

A.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衰落    B. 中国航运业完全为洋商垄断

C. 洋务企业难以同外国企业竞争    D.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

【答案】D

【解析】由题干中信息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轮船公司参与竟争,导致中国 江浙一带从事贩运贸易的传统船运业亏本乃至破产。故 D 项正确。1864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工商业刚兴起,谈不上日益衰落的问题,故 A 项不正确。B 项说法过于绝对。题干中的江浙 大商从事的航运业并不是官办的洋务企业,所以 C 项也不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要抓住有效信息“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商以海船为业者,往北置货,价本愈增。比及回南,费重行迟,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日久消耗愈甚,不惟亏折资本,浸至歇其旧业”,材料主要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轮船公司参与竟争,导致中国 江浙一带从事贩运贸易的传统船运业亏本乃至破产,然后结合所学做出选择。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校级联考word】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新都一中等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6月联考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据学者饶斯基的估算,1914-1934年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2%-2.5%。按此推算,1933-1953年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应增加1.63倍,而实际上这一时期只增加了28%。这说明

A. 世界经济危机和国共内战对经济影响不大

B. 日本的侵略导致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转型

C. 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

D. 日本的侵略战争打断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