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所谓“民自有经界(地界),而无烦上之区分。”即便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状 况...

所谓“民自有经界(地界),而无烦上之区分。”即便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状

况实行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之类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这主要反映了在中国古代    

A.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           B.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

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D.土地隐占推动土地兼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土地占有权比较稳定,基本上以地主阶级所有,A排除掉。材料并没有讲到土地兼并的问题,C排除掉。材料讲到了土地隐占但没有说推动了土地兼并,D排除掉根据题目可知即使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实行清查的情况下,仍然存在土地占有关系模糊的情况,因此选择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2015届江西上饶横峰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将江南五万九千家“富户”迁到首都,他们的土地则转变

为“官田”,由政府分租给农民耕种。此举的主要作用是

A. 动摇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

B.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C. 将地方财政权集中于中央政府

D. 有效的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 【解析】由题干可知,江南富户的土地转变为“官田”,由政府分租给农民耕种,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缓和了阶级矛盾,故B项正确。明政府虽然将部分地主的土地转变为国有,但仍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态,故A项不正确。题干中并未涉及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所以C项不正确。D项说法过于绝对,可以说朱元璋的做法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基础,但不可能消除地方割据的隐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美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她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 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着重体现了美国通过黑人爵士乐演唱家来起到沟通的作用,让美洲等地的人民了解美国,对美国产生好感,这是美苏争霸的在文化领域的反映,故答案为D项。A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不结盟运动60年代初期正式形成,排除C项。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中学联盟]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综合练习十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所谓“民自有经界(地界),而无烦上之区分。”即便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状

况实行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之类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这主要反映了在中国古代    

A.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           B.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

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D.土地隐占推动土地兼并

 

查看答案

“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     )

A.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

B.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

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

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北欧五国有三种选择:受苏联的影响、中立和加入北约。但是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这样的选择使美苏势力在北欧地区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平衡,有利于北欧的稳定与和平,故选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及影响·“北欧平衡”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百强校】2014届辽宁沈阳二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美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她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 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查看答案

“它引发了英国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金融家与产业家开始进入贵族行列。”英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原则也变成“符合国家而不是国王个人的利益”。材料中的它是指

A. 斯图亚特王朝建立    B. 1832年议会改革    C. 内阁制的建立    D. 光荣革命

【答案】D

【解析】由“它引发了英国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金融家与产业家开始进入贵族行列”可以看出工商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英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原则也变成符合国家而不是国王个人的利益”可以看出国王地位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的议会权力上升,故本题答案选D下个;A项中国王为中心,与符合国家而不是国王个人的利益不符;B项错误,1832年获益最大的是工业资产阶级,不是金融家;C项与“引发了英国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金融家与产业家开始进入贵族行列”不符。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河南省上蔡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期期末练习试题1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     )

A.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

B.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

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

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

 

查看答案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的议员不能因为议员身份而领取任何薪俸和报酬。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A.议会议员地位低下         B.经济落后财政困难

C.初步建立民主政治         D.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国宪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代表社会中不同阶层行使国家权力,如果领取薪俸和报酬可能会受到政府控制,破坏本身民主和议员职能,所以该措施可以反映出当时德意志初步建立起民主政治,没有体现议员的地位和财政问题,故C项正确,A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专制主义色彩问题,故D项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

【名师点睛】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比较:

(1)相同点:

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国家元首都是君主,实行世袭制。

(2)不同点:

①君主方面: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不掌握实权;而德意志皇帝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拥有实权,具有专制主义色彩。

②政府方面:英国首相由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担任,与内阁一起对议会负责;而德国政府的宰相由德意志帝国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③议会方面:英国议会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掌握国家主权,限制王权;而德国议会只拥有制定法律和批准预算的权力,对政府和皇帝没有监督权。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百强校】2016届陕西咸阳高三下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它引发了英国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金融家与产业家开始进入贵族行列。”英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原则也变成“符合国家而不是国王个人的利益”。材料中的它是指

A. 斯图亚特王朝建立    B. 1832年议会改革    C. 内阁制的建立    D. 光荣革命

 

查看答案

富兰克林认为,美国新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杰弗逊也称美国的新政体是“君主制的新版本”这主要是针对何者而言

A. 最高权力中心在议会

B. 美国总统权力很大

C. 国会装饰下总统集权

D. 总统必须对议会负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政治体制。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体。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掌握行政权,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同时也是三军统帅;法院掌握司法权。分析选项,A与题意无关;B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的体制;D 说法错误,总统对选民负责。所以应选B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政体的确立·特点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5届山东临沂市高三教学质检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的议员不能因为议员身份而领取任何薪俸和报酬。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A.议会议员地位低下         B.经济落后财政困难

C.初步建立民主政治         D.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